當心!注意心臟病前的4個警訊徵兆!平日心臟保養食物怎麼吃?

黃湘竹營養師撰文

冬天天氣變化大,很多人最害怕的就是會引發突然的心臟病了,注意當心臟病要發生前,會有的4個警訊徵兆!避免忽略了這些警訊!專業的營養師也教你平日心臟保養食物又該怎麼吃?如果你本身有三高心血管疾病,更需要小心情緒起伏波動大,可別讓冬季演變成中風季喔!

 

心臟病前有徵兆,注意這4個警訊最容易被忽略!

心臟痛,心悸,心臟病預防,心臟病症狀

 

根據衛福部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統計,「心臟疾病」依舊是位居第二名的疾病殺手,並且死亡率是年年增加,常見心臟病的種類有:先天性心臟病、高血壓性心臟病、冠狀動脈心臟病、缺血性心臟病、瓣膜性心臟病、心律不整、心臟衰竭等等。

當心臟功能出現異常,會影響運輸血液和氧氣的功能,嚴重時甚至導致猝死。當身體出現以下這4大警訊,可能是心臟在求救,務必提高警覺並盡快就醫檢查!

警訊1:呼吸困難或急促

血液中帶有氧氣,當心臟打出的血液量不足以身體使用時,經常會出現明明沒運動,卻坐著或躺著也感覺到「喘」,走幾步路就覺得異常勞累的狀況。

警訊2:心悸、冒冷汗、頭暈

當心臟功能不良,可能會影響心跳頻率,可能會突然間在頸部或胸部感受到心跳,而且跳動速率增加,甚至是冒冷汗或暈眩的感覺。

警訊3:胸悶、胸痛有壓迫感

胸部附近可能會出現悶、被緊緊束住的感覺,心臟病的疼痛不只會出現在胸口,有時疼痛感會轉移到上腹、上背、上臂部或後頸部疼痛,因此常有出現到醫院檢查了非常多不同科別,最後才發現原來是心臟出現問題。

警訊4:異常的疲倦、虛弱

和以往自己的體能相比,以前可能爬樓梯不太會累、喘,但現在卻很容易感覺沒有力氣,身體很「虛」沒有體力,做什麼都感到沒有精神,只想坐著或躺著休息的感覺。

 

這5招飲食技巧,保護心臟一定要知道!

心臟病症狀心臟病預防

心臟病發作經常來得又急又險,如果未把握到黃金搶救時機,往往後果不堪設想,但其實心臟病是可以預防的,以下5招營養師也教你平常如何保養心臟,心臟保養食物又該如何吃的喔,平常就避開危險因子,讓你養成健康飲食型態:

 

第1招:多吃新鮮蔬菜、適量水果

一日5蔬果,也就是每天至少要3份蔬菜,2份水果,最好能夠每天都攝取不同種類的蔬果,且每餐都有至少一種非綠色的蔬菜搭配(番茄、胡蘿蔔、彩椒、茄子)。

多吃蔬果為的就是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,能夠增加飽足感、維持血糖、血脂的穩定,更重要的是含有多種豐富的植物營養素,具有抗氧化的效果,對保護心血管有多種好處!

(備註:一份蔬菜量:約煮熟後半碗;一份水果量:約一個拳頭大)

第2招:全榖雜糧取代精緻澱粉

全榖雜糧類的食物包含有:糙米、胚芽米、小麥、玉米、地瓜、薏仁、紅豆、綠豆等食物,這些食物比精緻白米飯含有更豐富的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E、礦物質與纖維質,對心血管的保護更佳。

第3招:每周至少吃2次魚

吃魚除了可以攝取到優質的蛋白質外,還可以攝取到omega-3脂肪酸,其中的EPA與DHA已有許多研究提出能幫助降低三酸甘油脂、抗發炎、預防血管動脈硬化,是屬於有益於心血管保養的好油。

第4招:減少精緻糖的攝取

含糖飲料、蛋糕、餅乾、糕餅等甜食,精緻糖是容易影響血糖、血脂與肥胖的食物,且體內過多的脂肪,也會形成內臟脂肪囤積在心臟與阻塞心血管,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。

第5招:避免攝取加工食品

火鍋料、火腿、泡麵、麵包,容易隱藏高油、高鹽,往往熱量也會比較高,除了多吃容易增加體重外,攝取過多的鹽份(鈉),容易讓水分滯留在體內,容易造成水腫或血壓升高,對於有高血壓慢性病者,建議盡量減少食用。

 

尤其三高慢性疾病族群未來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更高,在飲食和生活型態需要更積極的重視,並依照醫師的指示定期服藥回診絕對不可輕忽,愛護自己的心,才能讓周圍愛您的人不傷心。